【文化中国行】滁州,有群追“凤”人

新闻探索 2025-09-14 22:55:32 4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琼

  “颜色晕染层次要再丰富些才更好”“写意与写实之间的凤过渡尽量避免有割裂感”……日前,在安徽省滁州技师学院凤画大师工作室里,文化凤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海珍、中国州万应灵药网张维武正与几十名学生面对面,行滁现场点评凤画作品中的群追晕染技法。

  “平时都是凤在微信群里交流,这次终于在线下见到了老师们!文化”言语间,中国州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行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曹可慧难掩激动。

  “凤画”起源于安徽凤阳,群追是凤万应灵药网以凤凰为创作题材的地方传统美术技艺。2006年,文化凤画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州

  “以往的行滁凤画作品大多以花鸟山石为背景,第一次参与主题凤画创作,群追我感觉到‘压力山大’!”去年秋天,滁州技师学院学生王欣慧子接到一个“任务”,与其他三名同学共同参与主题凤画——“腾”的创作。该幅作品的创作由学院教师陈海珍发起。

  创作时间过半,接下来的颜色晕染是个“大工程”,指导老师陈海珍病倒了,同学们不敢轻易动笔——一旦出错,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这时,凤画传承人马立敏站了出来。马立敏是滁州技师学院凤画大师团队的一员,她带着学生们来到凤阳博物馆,从展陈的优秀凤画作品中寻找灵感,手把手分析作品。在马立敏的帮助下,困扰同学们的色彩问题得到了解决。

  “参加主题凤画创作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晕染凤画的好几种方法。”滁州技师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董瑞告诉记者,如今她已经从凤画“小白”成长为学校兴趣社团——凤画社的社长。

  在安徽滁州,当地已云集起一支由22位省、市、县级凤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骨干的“追凤人”群体;作为滁州唯一的凤画省级非遗校园传承基地,滁州技师学院成立了以陈海珍为主的教师传承队伍……如今,在滁州当地,凤画艺术已经从传统的画室创作走向社会展演,进入校园传播。自2006年以来,滁州开展各类凤画传承活动近千场,累计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本文地址:http://huaihua.sh-baobao.com/html/74e209990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方寸之间铭记历史,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在穗首发

国网新田县供电公司:筑牢纪律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多式联运激发上合物流园跃升活力 前4月物流量同比增长23.34%

2025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在苏州开幕

记者手记|三个月三场会谈,对话合作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

友情链接